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迷人的民间刺绣

    信息发布者:陆继荣
    2016-12-14 19:23:22   转载

     

    高原红土地赋予了姑娘们灵动的心灵和灵巧的手。

    随着上下翻飞的针线倾泻于绣布,许多的美,绣织起来。绣出鸟儿,飞临树梢,婉转歌喉,唱出春的风姿卓盈。绣出牡丹,国色神韵,花开富贵,福满人间。绣出山水,泉水叮咚,江山如此多娇。针随心动,线随针舞,轻盈纤细的手,柔软细腻的心,把美好的愿望和甜蜜的生活绣成千姿百态,一点一点的浓墨重彩从心灵深处渐渐腾起,绣出一抹浓郁的民间风情。

    1.jpg

    走进距城市八十多里的文兴乡街,一个青山环抱的山坳坳里的集镇吐露着春的芬芳。热闹古朴的街头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文兴绣花街,五光十色的绣品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各种精致的绣花结婚用品、床上用品、婴幼儿用品、围裙、鞋垫、窗帘、刺绣挎包、刺绣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

    2.jpg

    古朴的乡村是刺绣艺术的摇篮。乡间的农家女心灵手巧,从小就跟随母亲抑或婶婶们学习“穿针绣线”。在乡下女子的箱柜中有一个外观像一本杂志的土黄色牛皮棉纸千层阁绣线包,五颜六色的丝线就珍藏在千层阁里。它像一块温润的土壤,托起生活的酸甜苦辣,托起大山宽厚的胸膛。这千层阁绣线包也静静的躺在我的柜中,它是外婆传给母亲,母亲又传给我的唯一的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千层阁绣线包。外婆为了贴补家用,用包里的丝线给地主家挑花绣朵,用智慧绣出一种文明和灵动的生活。那些贫瘠的时光摇曳着穿透骨髓的抚摸,娟绣成一种矢志不移的美。乡间的女子,农闲时总是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她们总是在屋檐下、竹林边、柳树旁、溪水边、草地上精心的挑花绣朵。那些乡间的花盛开在沟壑田野、荆棘丛林,也盛开在农家女的芊芊玉指。几缕丝线飞舞,戏水鸳鸯枕、龙凤牡丹被、富贵有余肚兜、老牛春耕图就会流泻指尖,把乡间的淳朴亮丽璀璨起来。这些土布或丝绢上的花朵使乡村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歌声,充满了甜蜜。宁静中透着傲骨,平淡中充满了希翼。

    3.jpg

    文兴女人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一棵小小的绣花针捏在灵巧的手上绣出了太阳月亮,绣出了富贵花开,绣出了希望,绣出了心灵,绣出了全世界。那五颜六色的丝线承载了历史文化的进步,洒脱成繁华,成为宣威女人的骄傲。艰难沉淀出希望的花蕾,精致的绣品带着泥土的芬芳悄悄的飞出农家,飞进市场,飞进致富的新领域。

    4.jpg

    文兴乡是宣威民间刺绣静谧的后花园,绣品是古朴的,清新的,自然的,鲜活的。过去多使用黑白基调,主体颜色单调灰暗,以枕套、门帘、花条、飘带、围腰头、帽盖、鞋面、鞋垫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扩展,红色和蓝色甚至更多的色彩以轻盈的步伐跃上新的台阶。妇女们开始绣被套、背带、座垫、沙发巾、儿童的兜兜和褂褂等。人们的精神境界成熟了,品味提高了,刺绣技术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升华。民间刺绣艺术博大精深,怀着对乡土文化的向往,这独特的地方民间精髓正如兰如馨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睛和学习刺绣的欲望。

    5.jpg

    文兴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通过长期的锤炼和总结,文兴刺绣技法主要有挑花(撩花),绣花,插花和夺花四种。挑花就是传统的十字绣法,也叫撩花。它在过去是数着布丝用五彩蚕丝绣线精雕细绣,所用背景布也多是农家自制的土布。现在市场有了统一格式的十字绣布,绣出的绣品大气,豪放,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因为技法简单,色彩艳丽,深受人们的喜爱。绣花,是一种流传广泛的也比较复杂的技法,它讲究绣线针脚长短搭配的一致,绣品层次感的突出。绣品颜色鲜艳欲滴,五彩缤纷,是非常喜庆的颜色。多用来绣结婚用品、床上用品、婴幼儿用品、围裙、鞋垫、窗帘等。插花是一种最朴掘细腻的针脚,正反两面都有精美一致的绣纹,类似苏绣的双面绣,色彩独具乡土气息。夺花是一种随意性很强的手工,靠着针尖上穿梭的线儿,夺绣出花团锦族,蓬蓬松松,精美绝伦。用于刺绣坐垫,背带等,这种针法需要经验丰富才能使针线和绣出品浑然一体,惟妙惟肖。

    宣威民间每一个待嫁的姑娘都会为自己倾心绣出结婚盖头。黑色和红色在宣威民间是吉祥色,细看长方形黑棉布上采用挑花(撩花)、镶嵌、滚边等方法用白棉线绣制的精美图案,那成双成对的狮子滚绣球,那一个个围成圆圈的翩翩起舞的金孔雀和金凤凰,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漂亮精致古朴的新娘大花轿,衣锦还乡稳坐轿中的状元郎,还有细细密密、藤蔓伸展的花草,双双对对的大灯笼和上下翻飞的花蝴蝶,盖头的正中一溜儿佛教符号“卐”绣成一个圆形,表示吉祥无比,称为海云,又称吉祥喜旋,表示佛的功德。这样的结婚盖头一般都采用同样大小的六块或八块,意即有福有禄八方来财,都绣有不同寓意的图案,交错覆盖新娘的头上,最上面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红盖头,正中用夺绣技巧绣出雍容的富贵牡丹。这就是宣威姑娘古老的结婚绣花盖头,因为宣威过去是彝族统治的辖地,所以这盖头也就沿用了很多彝族文化精髓,后来的汉族入滇,除了带来中原的文明,也入乡随俗接纳了这一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汉彝都有崇尚佛学的民风,这在刺绣盖头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看着这充满远古气息的盖头,一个古色古香的婚礼慢慢透出岁月的浓浓醇香,心中不禁升腾起一种对古老文明的崇敬和自豪。

    再看古朴典雅的宣威老年妇女围腰,底色是黑色,主图是一袭清纯艳丽的荷花和小鸳鸯,采用插花针法绣出,完全是纯蚕丝彩线完成。围腰正中的花边底色是白色,采用挑花(撩花)针法绣出狮子滚绣球,小梅花等。长长的花边延伸着一个美好的宏图,在两根围腰带的顶端,密密匝匝绣出荷花、小金鱼、花轿和轿夫,它们飘逸的飞舞着,像在诉说一个古老善良而勤劳的民族。整个围腰用了插花、挑花、扣边等技巧,一个古朴的围腰诠释了宣威的深沉和厚重。两江流过的地方,闪动着一个五颜六色的文明,它像一股清澈甘甜的溪流汩汩流进历史的画卷,在每一个日出或日落静静的谱写成万紫千红……

    文兴刺绣伴随着地域风情,人文历史逐步形成完整的刺绣品牌。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的淳朴,每一方绣品非名贵布料而作,它是用粗简的各色布料,用多种色线按照图案巧妙地配色刺绣而成。色调浓而不重、艳而不俗、繁而不乱。文兴刺绣正在以她独有的古朴的清新魅力吸引着外面的世界。

    文兴刺绣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普通农家逐步走向市场。它经过手工绣花、缝纫机绣花、电动机绣花的发展历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电脑绣花,形成了独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刺绣品深受农民喜爱,远销省内外的农村市场,成了全乡农村妇女创业的新窗口。为了提升绣品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大胆引进了电脑绣花,用科技撑起了文兴农家女绣花致富的一片新天地。如今全乡拥有大型电脑绣花机九台,小电动绣花机三百余台。从传统绣花到电脑绣花,这是一个科技文化的提升过程。全乡有一千多人从事专业电脑刺绣,这一品牌拖动了特色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兴民间刺绣文化是宣威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它正以古朴靓丽的身姿跻身曲靖、昆明和世博园等省内市场,远销浙江、安徽、福建、贵州、四川等省外市场,一部分绣品走俏东南亚国外市场。"文兴刺绣品牌"正以酣畅淋漓的气韵走出山坳坳,走进所有人的心里,走向新的高峰。

    如果说宣威的民间刺绣是古朴清纯的,那么我更想说宣威的女人是最灵秀的,最美丽的,最独具魅力的。她们用一颗纯洁善良的心,靠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责任,俏生生的插进几把五彩天丝,一针一线绣出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人生。尽管小小的绣花针有时也会把手指扎得鲜血飞溅,可是坚强和毫不退缩的品格铸就了宣威女人迷人的风姿,犹如山川五岳弹奏出万紫千红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

    回首间,仿佛看到一个手捧千层绣线包去给地主绣制锦衣罗衫的美丽身影,温暖的日头把背影渐渐拉长,演绎成五彩丝线的千古绝唱……仿佛看到乡间溪水边,一个清丽的农家女正神情专注的刺绣。那飘逸的绣线抚摸着春光里的脸颊,柔和成一片云霞。那些乡间的花,一朵朵盛开在游走的丝线中,几丝绣线就把花朵生动起来。正是凭了这些盛开在鞋垫的美丽花朵,抑或枕上灵动的喜鹊和蝴蝶,鞋面深情嘻戏的鸳鸯,宣威民间刺绣才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凝固为一帧高原深处美丽繁荣蒸蒸日上的绣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